你的位置:电子厂pp是干什么 > 产品展示 >

刘伯承是如何从不足一万兵马, 成为十万大军统帅的?

  • 发布日期:2024-11-04 11:14    点击次数:157
  • 1937年8月,八路军三个师出兵抗日时,刘伯承129师兵力人数最少,只有9100人,不足万人。但是,到了1940年,只用了区区三年,刘伯承统率的部队就达到95000人,扩大了整整十倍还多。

    刘伯承这是怎么做到呢?

    这就是他撒豆成兵的本事。

    11月,太原失守后一个星期,刘伯承率129师师部进驻辽县。辽县素有太行山的屋脊之称,位于山西省东部,与河北省比邻,县城在太行山西麓,海拔约两千公尺。师部驻在县城附近的西河村。师部刚在西河村住下,刘伯承立即着手做两件事。

    一件事是将主力部队化整为零,以连为单位,派到各地打游击战。

    这时,晋冀鲁豫地区东至津浦路,西至同蒲路,北起正太路和沧石路,南迄黄河,人口达2300万。有的是游击队活动的地方。据李达参谋长后来说:从太原失守前后到1938年4月为止,近半年之内,刘师长把129师三分之二的兵力派出去了。全师共64个连队,派出了41个连队。

    把部队派出去做什么?就是让他们去打游击,去拉队伍。

    第二件事,就是办游击训练班,培训排以上干部。

    培训他们什么?就是讲述如何分散到敌后打游击战,怎样做群众工作,如何组织自卫队,如何组织作战问题,教他们如何打游击战,如何拉队伍。

    在游击训练班上,刘伯承亲自上课,对大家说:“我们人数还少,装备也很差,跟鬼子打正规战,不合算。所以我们要以游击战为主,积小胜为大胜,杀一个敌人,缴一支枪都算数。不搞运动战, 不要不适时地同日本人打大仗。”

    这样的游击训练班,每期长则一月,短则半月。培训的人员毕业后,就派出到各地,变成游击战的“种子”。他们下去时只带三五个人,或一个班,至多一个排或一个连,经过很短一段时间,就发展成许多游击队。

    为了迷惑敌人,不让敌人摸清实力,刘伯承派出去的干部们拉起来的游击队,番号五花八门,名目繁多。某某支队、某某游击队,叫什么的都有。他们拉起了队伍一个支队,开始上百把人、200来人,这些“种子”像滚雪球一样,越滚越大,逐步发展到一千多人,变成一个个战斗旅,再后来就变成军分区。如冀西游击队、晋豫边支队、先遣支队、独立支队、独立游击支队等等,都是相当于一个旅级的部队。

    到1940年7 月,只过区区三年,八路军129师与地方武装,包括杨秀峰的冀西游击队和山西决死队在内,刘伯承麾下一共拥有了95000多兵马,比出师时9100多人,发展、壮大了十倍以上。刘伯承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十万大军统帅。

    陈冠任著、中共党史出版社的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: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》一书记述了刘伯承如何撒豆成兵,拉起十万人马大队伍的过程。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,曾经名列中国军事畅销书热卖榜第一名(如图)。





    Powered by 电子厂pp是干什么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    Powered by365站群